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讀張從正論汗下吐法並原補諸篇

陳修園提過醫書上有兩出:一為氣化外出,另一為水道下出。

今日讀張從正論汗下吐法並原補諸篇,見其以人參、升麻等藥,皆歸入發散之藥,又以澤瀉、石蜜歸入下,即知其所謂攻擊之說,並無猛烈用藥,不顧脾胃之意,如丹溪所批評者。而原補一篇,又論及六補之法,以別於時人之補法,唯其批評時人誤用補藥之時,用辭稍為偏激;然觀其原意,亦未必如丹溪所意會者。可見古時醫家之互相批評,毋寧是言詞之爭,或側重點不同而已。丹溪攻補兼備,針對前人以溫燥補土及攻破之法,而特重保護脾氣與津液,其說當較前三家完備。

張從正汗吐下該盡治病之論,或嫌偏激,然丹溪之否定態度,亦未必的當。應以陳修園〈醫學源流〉中,「若子和,主攻破,中病良,勿太過」一語,較為合乎經旨。


當然,攻下不可太過,否則輕病轉重,重病至死;發汗看似輕微,然汗為心液,發汗太過,一樣可使營衛不和,甚而危及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