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 星期三

古代女子自稱「奴家」,「奴」字顯然有貶抑之意。「奴」從「女」從「又」,「又」是「手」之形,指持事之意。聞一多曾說﹕「女字和奴字,在古代不但聲音一樣,意義也相同,本來是一個字,只是有時多加了一隻手(指奴字中的『又』),牽著女而已。那時候未出嫁的女兒叫『子』,出嫁後才叫『女』或『奴』。」*

*參考《聞一多全集》(三),開明書局,44頁。

2018年4月21日 星期六

光陰

所謂「一寸光陰一寸金」,這是勸勉人珍惜時間之語。何以時間又稱「光陰」呢?話說古人用日晷量度時間,日晷就是在刻有時間度數的石質晷盤的中央,放置一支銅質的晷針,以日光的陰影指示時間。因此時間又稱「光陰」。至於「寸陰」就是指日晷上的光陰移動一寸的時間,比喻很短的時刻。古人云﹕「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眾人,當惜分陰。」古人不但有「寸陰」﹑「分陰」之說,後來更有微小的「秒陰」之語。

2018年4月20日 星期五

革命

在現有制度內大規模改變政治措施,叫「改革」﹔從根本上推翻制度,叫「革命」。今人以「革命」譯Revolution一辭,古人則以「革命」稱政權易手。因為古人相信君主乃天所降命,因此「革命」有推翻政權之意,《易經》中就有「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之說。

解手

溲溺又稱「解手」。由於元末戰亂,四川人口驟減,於是明太祖以湖廣之民填四川。遷徙途中,移民多有逃走,於是官兵繫縛其手前行。遇有內急,只得解手。因此,溲溺又稱「解手」。

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中肯

「中肯」讀作zung3 hoi2,指人的言論正中要害,恰到好處。《莊子》一書,有「技經肯綮之未嘗,而况大軱乎?」「肯」從肉部,指著骨之肉。「綮」,指筋骨結合處。後人有「深中肯綮」一語,簡言之,即「中肯」。

「玄」乃細絲為物所覆,因而有看不見,深黑色的意思,後引申為深奧﹑幽遠之意。《老子》曰﹕「玄之又玄。」這是指道深奧難測。魏晉名士稱《老子》﹑《莊子》和《易經》為「三玄」,至於討論這三部經典的學問,就稱為「玄學」。今人則以「玄學」翻譯Metaphysics(或譯作「形上學」)。形上學主要討論宇宙生成及本體的問題。羅素對於形上學有一個妙趣的比喻,就是人們在漆黑的房間探尋虛無飄渺的東西。以「玄學」來作為這種深奧學問的譯名,是最好不過了。

2018年4月15日 星期日

幾何

西方幾何之學,在明朝傳到中國。徐光啟譯拉丁文geometria為「幾何」,即是取geo作音譯。

老虎又叫做大蟲。《水滸傳》寫武松打虎,如此伏筆﹕「原來但凡世上雲生從龍,風生從虎。那一陣風過處,只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吊睛白額大蟲來。」原來古人叫動物為「蟲」,而有五蟲之說﹕羽蟲為有羽毛之禽類﹔毛蟲為獸類﹔鱗蟲為魚蛇等有鱗片的動物﹔甲蟲為有甲殼的動物﹔其餘為倮蟲,如人。老虎叫做大蟲,便屬於毛蟲的一種。

「它」本義為蛇。古代草居,以蛇為患,故人們見面,會相問﹕「無它乎?」後來,「它」才演變為「蛇」。

2018年4月14日 星期六

老豆

人們喜稱父親為「老豆」,其實是「老頭」的訛傳。只因這種叫法,來自順德,而順德鄉音讀作老豆。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老豆」當作「老竇」,這是為了紀念教子有方的竇燕山。其實,所謂「老竇」即類似於稱竇先生,跟一般稱人老黃老張沒有大分別。雖然老竇做老豆做得出色,但因而將天下父親改姓,稱作老竇,真是豈有此理!

淺﹑賤﹑盞與棧

沈括《夢溪筆談》講述「右文說」時,即舉了字根為「戔」的一系列文字為例。一般字書皆以左文為部首,指出字義的關聯。右文說即是以右邊的字根,去說明字義。例如,字根「戔」就是小的意思﹕「淺」是水小﹔「賤」是價值小﹔「盞」是小杯子﹔「箋」為小片紙﹔「棧」為小橋。一般以為形聲字的聲符只標示讀音,但其實讀音相近的字,意義亦有關聯。

2018年4月13日 星期五

黏﹑粘與沾

「黏」﹑「粘」與「沾」有其同的字根「占」,三字都有連在一起的意思。「黏」即是指像膠或糨糊的性質,能使事物連合有一起﹔「粘」的基本意思跟「黏」一樣,並可作動詞用﹔「沾」指因接觸而附著上。三字字形相近,亦有意義上的關聯。

才﹑材與財

「才」﹑「材」與「財」有共同的字根,就是「才」。「才」具有有用的意思。有用之人,謂之「人才」﹔有用之木,謂之「木材」﹔有用的金錢,謂之「錢財」。

富與福

「富」與「福」,在《說文》皆解作﹕「備也。」「富」是備有眾多,此字易解。至於「福」字,段玉裁解釋﹕「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之謂備。」其實,「富」與「福」具有同樣的意義,其構字的主要部件也一樣,都作「畐」。「畐」的本義為滿,此字象米缸之形,指米缸滿了。而「畐」與「備」讀音相近,意義亦有關連。古人對於富有和幸福的看法很簡單,就是米缸滿了。

九五之尊

古稱帝王為「九五之尊」,此語來自《易經》。《易經》有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爻分陰陽。在《易經》中,「九」代表陽爻,「六」代表陰爻。所謂「九五」,是指卦中第五爻為陽爻。乾卦六爻皆為陽爻,其中第五爻的爻辭是﹕「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指的是具有龍德的人居於天位,即是人君居皇位。後人便以「九五之尊」來指稱皇帝。

亂七八糟

由「七」與「八」構成的成語有很多,例如「亂七八糟」﹑「七手八腳」﹑「七嘴八舌」﹑「七上八下」﹑「七零八落」等,都有混亂﹑不定的意思。這是原自京房易學的。根據京氏易學,分六十四卦為八宮,每宮第七卦和第八卦都叫做「遊魂卦」及「歸魂卦」,都有心神不定﹑亂成一團之意。因此,後來「七」與「八」放在一起,便有亂七八糟的意思了。

《紅樓夢》中的賈家

《紅樓夢》借賈家的興衰散聚,寄寓了作者的情思。有人認為作者寫賈家的事,是自身經歷的反映。其實一方面,「賈」﹑「假」同音,賈家不過是假借而已,寫的事是假的,其餘如太虛幻境,更是如夢如幻,不必是真的。另一方面,書中又說﹕「假亦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你說是全是假的嗎?它又是真的。若作者沒有飽歷世變,及對於人生的覺悟,是寫不出《紅樓夢》的。固然,寫賈家是假的,但是其情其悟,卻又如此真實。

鹹書的「鹹」,大概是來自《易經》中的咸卦。咸卦是澤山咸,由兌卦跟艮卦組成,象徵少男跟少女。咸是無心之感,表示男女形色相悅。一般解《易》的書,說得相當文雅,但我看其爻辭則覺得相當露骨。咸之為鹹,實在事出有因。但咸卦緊接著的,是恆卦。所謂咸,不但求一時之快感,更求恆久的關係。因此咸恆亦即是夫婦之道。咸卦跟本就是古代的性教育,是寫給貴族看的。只是後來的儒者解釋得十分隱晦而已。

自讀若鼻

《說文》云﹕「自讀若鼻。」根據俞樾的講法,「自」乃「鼻」的本字。「自」乃象形文字,像人的鼻子。大凡人做手勢指稱自己時,都會指著自己的鼻子,因此這個「自」字,由鼻子的本義,引申成為自己的意思。而原來的「自」字之下,加上聲符,即成了現在這個「鼻」字。又如「息」字從「自」,原意指鼻息,後由舒氣引申成休息的意思。由此可見,「自」乃鼻之本字。

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學而時習之

《論語》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現代人「學習」連用,大概已分別不了「學」與「習」的意義了。所謂「學」,即是指覺悟。至於「習」,從羽翼之「羽」,原意是指雛鳥學飛,後引申為實踐的意思。有很多技能的習得,靠的是身體力行,一如雛鳥學飛。孔子以禮﹑樂﹑射﹑御﹑書﹑數為教,大多靠實習而學得,而不只是動動腦筋而已。這使我想起德國哲學家在《小邏輯》一書中諷刺他之前的哲學家流於概念分析的妙語﹕「在學會游泳之前,切勿下水!」

仙與僊

神仙的「仙」,本作「僊」。「僊」乃形聲字,指人上遷而去。《莊子》即有「千歲猒世,去而上僊」之語。至於後來演變成「仙」,又作「仚」,乃會意字。《說文》﹕「人在山上。从人从山。」大概成仙的人都住在山上,因此才有此字吧!

鬼佬

「鬼佬」一詞,帶有貶義。稱其他民族為鬼,古已有之。商周時代,即稱西北方的小數民族為「鬼方」。後來沿用此「鬼」字,廣東人便稱白種人為「鬼佬」。現在「鬼佬」一詞,已音譯成Gweilo,並見於英文字典。

無名

著名邏輯家Raymond M Smullyan對於道家哲學非常感興趣,他寫了The Tao is Silent一書。書中他提到《老子》「無名」的說法。他認為道既是「無名」(他譯作nameless,解作沒有名稱),又何以名之為「道」呢?所謂「道」,不也是名(name)嗎?他對此大惑不解。其實,老子所謂「無名」,不是指沒有名稱,毋寧是無以名狀的意思。「名」,當作動詞,作名狀解。道是無形無相的,你說它是黑的,它不是黑的﹔你說是白的,它不是白的。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以名狀,姑且叫做「道」。西方人因不了解「名」一字的歧義,因此在解經時出現了小誤會。

貧窮與富窮

沒有錢謂之「貧」,走到盡頭謂之「窮」。沒有錢而走到盡頭,謂之「貧窮」﹔富甲一方而走到盡頭,謂之「富窮」。

哭﹑泣與號

《水滸傳》寫潘金蓮毒害武大,然後在靈前「假哭」。《金瓶梅》寫同樣的情節,卻寫得更為細緻,說她在「乾號」。究竟「哭」﹑「泣」與「號」有什麼分別?且看《金瓶梅》寫的一段﹕「那婆娘卻號號地假哭起『養家人』來。看官聽說﹕原來但凡世上婦人哭有三樣﹕有淚有聲謂之哭,有淚無聲謂之泣,無淚有聲謂之號。當下那婦人乾號了半夜。」由此可見三者的分別。

所謂「愛」,於中國文化中,源遠流長。孔子云﹕「仁者愛人。」墨子亦有「兼相愛,交相利」之說。及後佛教傳入,言及這個「愛」字,便有偏執的意思,及不上慈悲。至於,孫中山言「博愛」,是受了基督教文化的影響。希臘文化言愛,則有種種精微的層次。例如,Eros是指情欲之愛,柏拉圖的《會飲篇》即論及此。又如Apape,便是指純愛。又如Philia,是指友誼,其中亦包含高尚的愛,如對智慧的愛。至於Storge,則是指家庭成員間的愛。此等種種微妙的分別,亦難以一個中文的「愛」字去翻譯了。

再談音譯

以「沙龍」譯Salon,以「鐳射」譯Laser,以「烏托邦」譯Utopia,是以音譯西方引進的事物。至於中文的「鑊」,英文就音譯為Wok了。

佛與菩提

「佛」是佛教用語,指覺悟宇宙人生最高智慧的人。而「菩提」即是指這種覺悟。其實,「佛」與「菩提」一樣是音譯。「佛」是翻譯梵文的Buddha,「菩提」則翻譯梵文的Buddhi。其實,在魏晉之時,「佛」不是如現今漢語以f作為聲母,此字當時讀作bu1。以「佛」譯Buddha,是最好不過了。

邏各斯與道

《約翰福音》起首便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此中「道」一字,乃意譯Logos一字。Logos原為希臘文,乃指宇宙之理體,即是指構成宇宙的理性法則。此字亦有話語之意。蓋理性的法則,須靠言語陳構出來,否則思想世界仍是一片混沌。至於研究不同事物的學科,在英文中,其名稱則多取-logy的後綴,如社會學為sociology﹑生物學為biology﹑心理學為psychology等,而研究思想律則的學問則是邏輯Logic。Logos一字多音譯為「邏各斯」。其之所以作音譯,一如「邏輯」一般,是中國文化中所沒有的概念,難以找到字詞對應,故此不作意譯。*福音書的譯者大概是為了行文典雅起見,因此才以中國文化中之「道」,翻譯「邏各斯」一語。其實,「道」的概念亦為西方文化所無,因此亦只好音譯為Dao。

「網」的簡體字作「网」。「网」乃古字,見於《說文》﹕「网,庖犧所結繩以漁。从冂,下象网交文。凡网之屬皆从网。」「网」乃象形文字,象網之形。「网」更是一個部首,但凡與網有關的字,皆從「网」,如「羅」﹑「罟」等。

工廠的「廠」字,簡體作「厂」。據《說文》﹕「厂,山石之厓巖,人可居。象形。」由此可見,「厂」乃象形文字,本意作人居住的山洞,後引申為房屋之意。聽說有人認為此字太簡,破壞了文字之美。拙見卻以為此簡體字復古,大有深意。至於美或不美,則見仁見智了。

从众

「从」與「众」皆是古字,近人取之作簡體字。「从」乃是「從」,此是會意字,乃是跟隨的意思。「众」乃是「眾」,亦是會意字,三疊「人」字乃多人的意思。其實,不少簡體字取自古字,其中的構字原則很有意思。我認為對於簡體字,應採取開放的態度。其實在簡體字運動之中,不少有識之士花了大量心血,其中亦有很多可觀之處。

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解讀先秦文獻要用到《說文解字》,因此書解的是文字的本義。例如《左傳》云﹕「觸槐而死。」此處「觸」便不是作接觸解。《說文》云﹕「觸,牴也。」即是以角撞物,是大力地撞,而不是輕輕接觸。又如《莊子》﹕「手之所觸。」亦當作如是解釋。可見《說文》雖是東漢書籍,但保留了先秦文字的本義。因此,《說文》乃是學者研究先秦文獻的必備參考。

2018年4月8日 星期日

波與滑

王安石新政期間,他頒佈了他的《三經新義》,作為科舉考試的標準。他還附有他的《字說》,當中包含了一種新穎的解字法。據王安石的說法,「波」是「水之皮」,機智的蘇東坡聽了,便諷刺道﹕「那麼,『滑』是『水之骨』了吧!」按照王安石的解字法,我們往往可以創新許多似是而非的講法。可是,王安石之說隨政治鬥爭而風行一時,其《字說》連《三經新義》亦隨新政失敗而被歷史遺忘。留下的就只有蘇東坡的機智妙語。

日本人睡塌塌米,原是中國人傳過去的習俗。中國古代雖然也有床,如《易經》有「剝床以足」之語,但指的卻是座位。至於,後來遊牧民族傳入的胡床,就是可摺的交椅。李白有「床前明月光」之語,卻不是指睡房的床,而是指庭園中的椅子。至於,西藏活佛的坐床大典,更不是指睡床了。

2018年4月7日 星期六

變易與不易

《易經》的「易」,含「變易」﹑「不易」﹑「簡易」三個意思,其中「變易」與「不易」就含相反相成的意義。萬物皆變易,此構成事件﹔就其大處著眼,整個宇宙也不過是一動一易,就此事件而言,它是不易的。「易」就是這個意思。從其變易的觀點看,萬物皆易,從另一觀點看,此宇宙是不易。錢鍾書還提到德文中的Aufhaben,音譯「奧伏赫變」,意譯「揚棄」,有揚有棄,一樣含相反的意義。

殷商

商朝乃中國歷史首個信史時代。根據史料,商人善於從事貿易,故此從事貿易叫「商業」,做生意的人又叫「商人」。至於,商人貿易最發達的時期,就是他們定都於殷墟的時期。因此,繁榮富有又叫「殷實」,殷實商人又叫「殷商」。

治亂

《說文》﹕「亂,治也。」「亂」字於上古典籍中的其中一個意思是治理﹑使之有條理,正與現代漢語慣常用法的意義相反。這是由於古代文字概念尚在草創階段,意義尚未得以嚴格劃分。例如亂了的事物,需加治理,就用「亂」字去代表。因此,「亂」包含了兩個相反的意思。

「囍」乃是喜上加喜的意思,這個字不見於《康熙字典》,卻於民間廣泛流傳。話說北宋年間,文人王安石大小登科,雙喜臨門,於是他便在紅紙上寫了個「囍」字,從此喜慶日子掛上紅色的「囍」字,便成了習俗。

母與媽

「老母」亦作「媽媽」。「母」今讀作mou5,乃舊字新音,上古讀作maa1﹔「媽」讀作maa1,乃新字舊音。

「母」與「女」古字之形相似,唯「母」多了兩點,象乳之形。

內鬼,當作「內宄」。《說文》﹕「宄,姦也。外爲盜,内爲宄。从宀九聲,讀若軌。」

父與爸

「父」本讀作baa1,因古無輕唇音。後來作「爸」,卻成了形聲字。形聲字的聲符,卻不一定沒有意義,如「爸」下之「巴」,即有兒女爬背抱腿﹑巴結之意。

弭嘈呀!「弭」,音米,止息也。

「北」也是久借不歸的假借字。「北」原是會意字,乃兩人背對而坐之意,原意為「背」。例如「敗北」是指打敗轉背逃走之意。此字後來借了來表示抽象的概念,於是唯有在「北」之下加一肉字旁,以示「背」之意思。

艱屯

《易經》的第三卦是「水雷屯」,是繼乾坤二卦之後的一卦,故曰﹕「剛柔始交而難生」。屯卦象艱屯,即指事物初創而遇到艱險。《說文》云﹕「難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从屮貫一。一,地也。尾曲。」從「屮」,即是指小草﹔「一」是指地,此字即是指小草破地而出,故謂之難。

說說「止」的故事。「止」為象形字,象腳掌之形,原意是足。至於「正」,即是遠征之「征」的本字,雙企人是後來加上去的。「止」字上的「一」,原指示目的地,「正」即是向目的地進發。至於「步」字,原是會意字,由兩個「止」字上下重疊而成,本義是行走。至於「陟」,即指步上山岡﹔「涉」從水,即指在水中行走。

久借不歸的假借字

久借不歸的假借字

〈侍坐篇〉有「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一語,其中「莫春」者,即是指暮春。其實「莫」字中已有日字,指日落西山。只是後來「莫」字用作假借字,作「無」之意。文人唯有在原有的「莫」字下加一「日」,以作區別,而成了今天的「暮」字。「梁」字本亦有「木」,作假借後,亦加了一「木」字旁,而成了「樑」。「然」與「燃」亦是如此。

東西南北

談「東西」與「南北」。事物稱作「東西」,是由於唐代長安市集位於東邊與西邊,故有「買東西」之語。至於「南北」,是指走遍大江南北的漢子,現在台語即保留「南北」一語稱父親。俗寫作「林北」。

杜甫與娶新婦

古無輕唇音,大柢送氣的例如聲母為f的字,都讀作p音或b音。例如詩聖杜甫的名字,就當讀作pou2,而非fu2。蓋唐代沒有fu2的讀音,稱呼唐代詩人,當叫pou2。又如粵語稱媳婦為「新婦(讀作pou5)」,此「婦」字現今讀fu5,但粵語保留了大量古音,今人仍稱賀人家娶新婦pou5,便是一例。

出恭

也談「出恭」。我們要說上洗手間,文雅一點的講法叫「出恭」。為什麼呢?由於古時考科舉費時甚久,往往考上大半天,若考生要上洗手間,就要取得一個上面寫著「出恭入敬」的牌子。後來每逢有人要上洗手間,就會雅稱「出恭」。此外,大小二便又叫作「大恭」與「小恭」。至於「虛恭」,就是指放屁了。

在中國古文字學中,代名詞並沒有分姓別﹑動物﹑死物。自五四之後,文人學了外文對於第三身代名詞的區分,比如英文的he﹑she﹑it,於是嚴分「他」﹑「她」﹑「牠」及「它」,乃至近年出現指示神祇的「祂」。在白話文運動中,還出現了尊稱的代名詞「您」及「怹」。「您」字到了現在還通用,至於「怹」可說是死了,不但沒有人用,而且不見於常用字典。此字大概可見於民國的書籍,例如老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