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元氣與磁氣

讀張錫純先生〈元氣詮〉一文,提到對於氣血現象的觀察,以及「磁氣」的推想,頗為有趣:

「元氣在先天,來源有自。故輸其有餘,與督任之脈常通,以融貫全身,為十月養胎之用。其功用在於能施。

「元氣在後天,來源既息。故保其所得,與督任之脈不通而坐鎮中宮(以全身論氣海當為中宮),握百年壽命之根。其功用在於能斂。

「夫地之中心有磁氣,所以斂吸全球之氣化,磁氣即地之元氣也。人身一小天地。由斯知:人之元氣,即天地間之磁氣類也。其所以能鎮攝全身之氣化者,誠以全身之血脈皆含有鐵鏽,磁鐵相戀,氣化自固。此造化生成之妙也。」


張先生於文末,又提出了經驗印證:

「若以愚言為想像之詞,試觀《本草綱目》所載人魄之注解自明「蓋人魄即人元氣入地之所結。觀其所結之質,黑而且堅如石炭(《綱目》謂如麩炭,《洗冤錄》謂如石炭,麩炭即石炭之薄片)。即其質有類磁石是其明徵。磁石即磁氣與地氣化合而凝結者也;且人魄之為物,雖隔樓板數層必結於地下。又非磁氣不能透達也。」

若說元氣是磁氣,即使我聯想到穴位治療的磁鐵與金針,以及新近的電流刺激。這都是有關氣化理論,於實踐上的印證。

此外,也略談一點個人猜想。若說人體氣化帶有磁力,則我們在理論上,應可測度相關電磁波之波幅與波長,並進一步研究電磁於體內傳輸與轉化的現象。元氣只是箇籠統的提法。其實,《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之中,早就對天地之氣與人體氣化的關係,以五行的概念,作了較仔細的區分。如謂肝氣屬於風木,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味為酸,在志為怒。又如心氣屬火,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味為苦,在志為喜。關於味道與情志,我們暫時未能量度;但對於聲音與顏色,我們應可研究它們的波頻,是否有一一對應的關係,以及五行生克之間有何規律。


此外,張先生文中提到救治氣脫,頗重以氣味對治。其文指酸能收斂,重用山茱萸,勝於只用人參、黃耆、白朮等氣分之藥。他又於〈柴胡解〉一文指出,《本草經》之中,柴胡與山茱萸皆主寒熱,但肝虛汗脫者不宜用柴胡,唯山茱萸酸能入肝補斂。其於柴胡推陳出新之功,或有所輕忽。但其重用山茱萸,其理則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