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日 星期四

食白果

 粵語中所謂「食白果」,是指白忙一場、撲個空的意思。有指白果是銀杏,傳統中醫把銀杏當成藥材,甚至有些人認為銀杏可以治療阿茲海默症,但這個宣稱還未被科學研究證實。其實,所謂「食白果」是指吃零雞蛋,學生交白卷,白忙一場,沒有結果,就是吃零雞蛋。在清代吳研人的《糊塗世界》中,就有「偎白果」的說法,就是指荷包蛋。人們都不希望做事撲過空,尤其是考試時,人們更不會吃腐竹白果糖水。這就是由字義的誤會,而成的民間禁忌了。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委曲求全

現在我們說「委曲求全」,是指人委屈順從,以求保存。其實,這句成語是來自《老子》一書,而具有不同的意思。老子說︰「曲則全。」就常識而言,我們要成全一個人,或成功一件事,就須要用盡辦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使這人或這事有所增益。向著目標而努力,就是得到成功的最直接方法。我們總是想走一條最短的道路,然而老子卻告訴我們,最好的道路是蜿蜒彎曲的。因為老子看到物極必反,直接把事情推至高峯,會令它墮落傾倒。反之,做事情留有餘地,保持伸縮的彈性,凡事不去到最盡,卻是最佳的方法。所謂「曲則全」,也不是老子首創的,而是一句古語。《孫子‧九地》︰「善為道者,以曲為全。」《莊子‧天下》︰「人皆求福,己獨曲全,曰『苟免於咎』。」可見「曲則全」在春秋時代,已是一句成語了。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開竅

我們說一個人「開竅」,是指這人思想暢通,頓時明白了事理。關於開竅,莊子說了一個故事。話說南海之帝叫做鯈,北海之帝稱作忽,而中央之帝是渾沌。南北二帝相遇於中央,渾沌待之甚善。鯈與忽想報答渾沌,於是私下討論︰「人都有七竅,以視聽食息,只是渾沌沒有,我們嘗試鑿開它吧!」他們每日開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去。「七竅」是雙目、雙耳、鼻孔和口七個孔竅,加上前陰和後陰,就成九竅。至於女性,由於她們的尿道與生殖器分開,所以具有十竅。關於鑿開七竅的故事,就有如人由無知的狀態,像嬰兒渾沌一片,而逐漸能夠感知外界,通達事理。這就有如《聖經》上說,人吃了知識果子,能夠分別善惡,從此他們就被逐出樂園。若然沒有知識分別,人就不會產生「我與非我」的界限,不會從自然統一之中破裂,而有了自我。由於開竅,人永遠告別自然,而有了文化。不少神秘主義者力求回復自然統一,但就我看來,他們卻修補不了自我意識所帶來的,與自然之間的深深的裂痕。這就是開竅的代價。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到家

如果我們說一個人工夫到家,是指他能把手上的事情做得圓滿。有說「到家」之語,是來自佛家的「波羅蜜」。佛家有六波羅蜜,又稱六度,就是六種教人渡過生死海的大法船。「波羅蜜」又稱「到彼岸」。六波羅蜜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般若。其中又以般若為諸佛之母,成佛的關鍵就在於般若智慧。解脫生死,到達彼岸,究竟涅槃,便是圓滿,就是到家。《金剛經》全稱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以金剛鑽比喻般若,以般若波羅蜜為綱,教人到達圓滿之境。若想佛法到家,就不能不讀這部經書了。

2021年11月11日 星期四

膝頭哥與波羅蓋

粵語中稱膝蓋為「膝頭哥」,「哥」應該是「蓋」字的音轉,因此書面應作「膝頭蓋」。至於膝頭蓋又稱「波羅蓋」,又叫做「跛骼蓋」。在蒲松齡的《聊齋俚曲集》中,就有「跛骼」一語。「跛骼」既是清代古語,流傳至今,現今北京話就叫「波棱蓋兒」、烏蘭浩特官話就叫「波浪蓋兒」。關於「跛骼」,可能是「欂櫨」的音轉。所謂「欂櫨」,是指柱上承接橫樑的短木,後來引申成為膝頭蓋。廣東人說︰「膝頭哥唔食辣椒醬」,膝頭哥沒有口,當然不吃辣椒醬了。

2021年10月1日 星期五

醒鼻涕

我們在傷風感冒的時候,會擤鼻涕,就是按著鼻子出氣,把鼻涕噴出。「擤」讀若醒。《紅樓夢》之中,就有「醒鼻子」之說。在第五十二回中,晴雯患了傷風鼻塞,寶玉拿了些西洋鼻烟給她嗅。於是晴雯「忽覺鼻中一股酸辣透入顖門,接連打了五六個噴嚏,眼淚鼻涕登時齊流。晴雯忙收了盒子,笑道︰『了不得,好爽快!拿紙來。』早有小丫頭子遞過一搭子細紙,晴雯便一張一張的拿來醒鼻子。」在廣東話中,「醒」由醒鼻涕,引申成為向他人吐苦水之意。比如說︰「老闆虧待了她,於是她向同事醒自己不如意的事。」這就可見廣東話的靈活多變了。

2021年9月7日 星期二

飺餐

「飺」解作嫌食、惡食。又與「蹭」同義,指沾光、揩油。《紅樓夢》寫黛玉、寶釵至妙玉處作客,妙玉為二人煮茶。寶玉看見二人,便走了進來,二人便笑道︰「你又趕來飺茶吃。」這就是指寶玉沾她們的光。粵語仍保留這個用語,甚至說別人是「菠蘿雞——一味靠飺」,就是這意思了。

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愚不可及

 一個人要在工作上做到明哲,並不容易。要做到很有聰明智慧,是一件很難的事;但要深藏不露,而不表現聰明智慧於人前,卻是一件更難的事情。孔子就曾經說過︰「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甯武子在政治清明的時候,就表現得很有智慧;在政治黑暗的時候,就佯裝愚昧無知。他智慧的表現別人可以及得上,但他愚昧無知的表現,就不是別人及得上的了。我們現在用「愚不可及」一詞,屬於貶義,但考究它的本義,卻是孔子用來稱許甯武子的處世智慧。明哲的人也要懂得韜光養晦,在不適宜行動的時候就停下來等待時機,在時機來到的時候就好好發揮才智。

明哲保身

 現代漢語之中,「明哲保身」具有貶義,意思是指為了保存自己,因而在應該據理力爭的地方退讓下來。這不但成為一種消極的工作態度,而且成為中國人十分流行的處世方針。考究此詞,原來出自《詩經》,是周代大臣尹吉甫讚美仲山甫挺身而出,忠言直諫之事。所謂「明哲」,本來不是指考慮個人利益,而是指對於國家大事,能夠高瞻遠矚,別具洞見,非常睿智的意思。但不知從何時開始,「明哲保身」就有自我保存、潔身自好的意思。比如《資治通鑑》就用這句話來嘉許張良急流勇退,退隱修仙,並且得以善終的事跡。此詞後來更引申成為退縮不前的貶義了。

2021年3月21日 星期日

童謠

 自從遇見你後

我不再擁有湛藍的靈魂

那平淡的湖

樸素的海

在那遙不可及的童年

當還未鑿開渾沌

就預知了一切生死榮哀

看見你的雙目後

宛如出水蓮花般的

說不出的清新

於是我哼起了

融化堅冰的

一首故鄉的童謠

2021年2月17日 星期三

船歌

 

雲下,給你彈一首

轉動玉壺冰心的

船歌

你輕盈盈踏上了彼岸

遺下了一個藍天的舊夢

恰似這望夫石

我也望不到邊沿

望不到重臨的船期

如果只有海

只有無盡的流浪

只有我和你

哪管世上有甚麼國界疆土

哪管誰的喪鐘敲響

誰又要歸航

無關風月

無關情重

如今只想你知道

歸途並沒有遺下

少年的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