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

《活人書》中的減法

讀傅山書云﹕「《南陽活人書》一百一問,非不精细,吾亦不無二三則疑之。來星海多所撥辯。唯太陰腹痛一條,桂枝芍藥加大黄湯最得長沙奥旨,不可思議也。」


好奇之下,翻查《活人書》卷十二,見「桂枝加大黃湯」條﹕

「太陽病反下之。因腹滿痛。屬太陰,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此主之。

「桂枝(六分去皮) 芍藥(三兩) 甘草(一兩炙) 大黃(二兩) 痛甚者加大黃(大實痛者。加一兩半。羸者減之)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枚。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又見辯誤)」


好奇之下,再翻查《傷寒論》「辨太陰病脈證并治」原方﹕

「桂枝(三兩去皮) 大黃(二兩)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太陰為病,脈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減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

這才發現原來所謂「桂枝加大黃湯」,乃在「桂枝湯」的基礎之上,將芍藥分量加倍而成「桂枝加芍藥湯」,並又再此之上再加大黃而成。傅山提到《活人書》之妙處,正在其不因循慣例而行,不斷加重藥物分量,反而能減去桂枝甘草等等,而突出「大黃」一味,好使羸弱而又有大實痛者,不必多受大黃此種攻下藥品,而又能多受其效。

古方上雖多言隨症加減,但後世醫書多見加法,漸成方書繁複,乃至蕪雜之地步,傅山特提《活人書》減藥妙法,應算是罕有的明智之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