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矛盾」一辭,語出《韓非子》。話說某甲賣矛及盾,先稱道他的盾堅固,沒有東西能刺穿。然後又稱道他的矛銳利,沒有東西不能刺穿。於是,有人問道﹕「若以你的矛刺你的盾,那會如何呀?」那賣矛及盾者不能應。後人於是用「矛盾」一辭翻譯邏輯學上contradiction一語,意指陳述及其否定之間不能(邏輯上不可能)同時為真,又不能同時為假。例如「孔子是人」與「孔子不是人」這兩個陳述便是「互相矛盾」﹔而同時斷定「孔子是人並且孔子不是人」便是「自相矛盾」。但《韓非子》故事中的商人便不是自相矛盾,因他的兩個陳述不是「不能同時為真,又不能同時為假」,而是可以同時為假——他的盾既不是沒有東西能刺穿,而他的矛也不是沒有東西不能刺穿。這不能同時為真,但可同時為假的陳述,叫做「真值對反」。一般中文寫的邏輯書,皆以「矛盾」譯contradiction,也算是約定俗成。這也沒有太大問題,只要我們知道「邏輯矛盾」一辭是什麼意思,不致混淆就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