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0日 星期六

粵語中的第三人稱「渠」,可上溯至唐代。與韓愈交好的大顛禪師,留下的文字不多,他曾註《心經》,其中一段述「見性」精義,便有「渠」字。他說﹕「此性,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識識,須是左顧右盼,回頭轉腦。瞻之在前,忽然在後,處處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若能如是會,方得契如如。」所謂「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一切皆是自性的變現,因此才說「處處逢渠」。至於「渠今正是我」,正是佛性是我的自性﹔而「我今不是渠」,是因為眾生誤認色身為我,不悟此性罷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